亲情文章内容页

  • 爱情文章
  • 亲情文章
  • 友情文章
  • 心情文章
  • 励志文章
  • 节日文章
  • 校园文章
  • 百家杂谈
  • 每逢清明倍思亲——纪念我的母亲

    时间:2020-04-23 20:03  作者:短文学用户5336  热度:
      

    再过几日便是清明节了,此刻,我身处异乡。窗外,雨淅淅沥沥下个不断,正如我此刻的心境。倾听那如泣如诉的雨声,脑子里浮出母亲在世时慈祥的面庞我胸膛内那颗心就益发凝重了。

    所以,我走出家门在街口买了纸钱,恭敬地写上母亲的姓名,找了个安静的旮旯点起纸钱。那一刻,我,潸然泪下。

    在燃烧纸钱的火焰中,我想起了母亲崎岖的终身。婚前母亲住在西安市桥梓口9号院,姥姥、姥爷生有舅舅和母亲两个孩子,舅舅在世时在西安市交通局作业。母亲的父辈兄弟四人,只要母亲一个姑娘,从小到大一切费用由四家一同承当。可谓是家里心肝宝贝。

    母亲上完初中后,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,父亲其时在阎锡山部队任营长,母亲嫌父亲年纪大家里穷,不同意这门婚事。后来在姥姥与姥爷的包揽下结为夫妻。随后,阎锡山部队要去台湾,解放前夕,父亲带着母亲、姐姐和我从山西太原回到甫店村李家宅院。母亲随父亲在太原日子的那段时刻,或许是母亲终身最美好的韶光,多年之后,很少谈及曩昔的母亲,偶然回忆起,总会显出无限怀念之情,可能是母亲不经意间心意的流露吧。

    母亲回到婆家后,看见家里有两间鞍鞯房,一间锅头连炕住着垂暮的爷爷,另一间住着和母亲年纪相同大的叔父。父亲为了处理咱们一家人的住处,用自己的积储在宅院东边盖起两间厦房,接着又给叔父娶了妻子。大家庭的日子看起来跳过越好,但好景不长,短短的三四年,父亲的积储耗尽,这个大家庭也就解散了。只能靠母亲当村庄教师养活咱们-家人。

    1957年母亲因父亲历史问题,不能持续教书育人了,回到甫店村当农人。再也不是乡亲们眼中最仰慕、最有文明、最美丽的媳妇,而是西山落日,光辉很快地消失了。

    1958——1961年乡村实施食堂化,母亲给生产队管伙,这年年末食堂解散了,母亲就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农耕日子。1965年母亲生下少平弟,因正是乡村困难时期,大人都填不饱肚子,那有奶水喂食孩子?孩子没有奶水吃整天哭闹不休,母亲常常半夜三更起来,蹲在灶前,给小锅添点水,把白日熬好的米油加热,在手背上滴几滴,试一试温度适宜了,再装进奶瓶给孩子喂,孩子吃饱了,母亲才干安定入睡。5月分眼看麦稍黄家里却断了粮,母亲让父亲在自留地里割了一捆青麦,让姐和我用布鞋底在簸箕里搓出麦粒,簸掉麦糠,洗净,然后放在锅里煮熟吃,就这样东凑西借熬到新麦上场。新麦上场后,仍然是:朝晨的馍两口嚼,上午的面条捞不着,晚上的汤照月亮,小孩喝了尿上床。这便是关中乡村其时的日子描写。

    如果把五六十时代频频的政治运动比作大海波涛,那么六十时代文明大革命无疑便是大海的大风大浪,咱们家则是这场风波中波动漂浮的一叶小舟。风波夺走了双桨,暗礁撞破了船舷,小舟的命运不是生死未卜,便是肝脑涂地的下场。改革开放的方针,给小舟指引了方向,小舟又荡起双桨,不是捕捉便是晒网,小舟啊摇,鱼虾堆满仓。

    八十时代,改革开放的阳光照射在双亲布满皱纹的脸上,父亲的脸上放着红光,绽放着畅怀的笑脸。尽管过着安全吉祥的日子,但时刻显得特别宝贵。他们现已过了花甲之年,迎来了生命的深秋时节。1985年5月分,父亲走了,享年76岁。丢下母亲我真实放心不下,每当节假日都回家看望她。

    记住1986年5月23曰是父亲一周年祭日,正是收割小麦时期,弟弟、弟妹都去收割,家里只要母亲一人,她对着父亲遗像自言自语,那一刻我知道,母亲必定是牵挂父亲了,她心里伤心。我默默地站在门口,只怕打扰了母亲的怀念之情。快做午饭时,母亲转过身看见我,从速擦了眼泪才招待我。

    我知道母亲必定惦念父亲的忌日,饭后我说:“妈,咱们一同去沙河,那儿柳树成萌必定凉爽。”沙河是父亲的坟场,是我每次回家必去的当地。我站在父亲坟头,母亲隔着蒿草黄土,对父亲说了好多话,似乎两人面临面像早年那聊家常,母亲没有眼泪,只要絮絮不休……

    接下来的日子,母亲总有做不完的家务,后来总感到无能为力,肚子有点隐疼,因忙于活计一向没介意,直到1991年秋天疼得止不住,弟弟才送到我家,我看母亲面无人色,从速送她到西安市隶属二院查看身体,成果是直肠癌晚期。一会儿我眼前暗无天日,不知该怎样面临这样的成果。我知道天主留给母亲的时刻不多,一当我急匆匆找到坐在冷飕飕的候诊大厅母亲时,望着她那瘦弱的身影,是那样无力孤单。霎时刻,我心里难过极了,想哭不敢哭,想说不能说,只好装笑颜说:“妈,没有大缺点,大夫说是拉肚子,吃几天药就好了,咱们回家吧。”

    回家不长时刻,母亲看了病历,知道自己得的不治之症,一如常态,每天看书报,还和家族院里老太太们玩花花牌汇。母亲的如常表让我震慑。又过了几个月,母亲的癌症扩散了,我陪她住院治疗。在病榻上,她的眉眼越来越低垂。这双被皱纹包裹着的眼睛,见过国民政府的建立,见过日本人的大刀,也看到新中国的起起落落,没有什么能让她大喜大悲了。

    1992年阴历3月5日,母亲走了,年仅66岁。出殡那天早晨,看到母亲消瘦的身躯躺在棺材里,我悲痛得无法流出眼泪,盖好棺盖的瞬间,我只得六合昏暗,凉风瑟瑟,听不见一点声响,我心里对母亲说:“母亲,安眠吧。”

    母亲过世后,昨晚我第一次梦见母亲,她仍是那房前屋后繁忙的身影,步履蹒跚,一身粗布衣裳,安静而安祥的目光,轻轻泛白的鬓发……

    谨以此文留念母亲去逝二十八周年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推荐阅读

    参与评论